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国画艺术名家 邹友蒸、邹平 金星 艺栈
  zyz.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74372
最新博文:
文章      邹友蒸年谱(简编)      隐于深山之中 光照天地之外      我见到的丰子恺先生      相知何必曾相识      记“隐逸”画家邹友蒸的笔墨生涯     
我的动态    
访 谈 记 实
发布时间:2012-12-08

 

访

 

隐逸画家邹友蒸的笔墨生涯

红芒

(作家 军旅高级记者)

隐逸画家邹友蒸,从小热爱自然,喜爱绘画。1936年毕业于涪陵私立中学高中班,该校校长陶般若鉴于他勤奋好学,喜爱画画,推荐他到新粉彩瓷板画传人韩子清、张德英创办的中国江西陶瓷书画社渝州·蓉城分社学习瓷画。瓷画,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而友蒸在陶瓷分社的十多名艺徒中又是佼佼者,他绘制的梅、兰、竹、菊等图案,备受师傅的称赞和众多顾客的欢迎。因此,友蒸在学习绘画之初就将自己的根基深扎在民间艺术的沃土中,给他未来从事国画研究与创作打下良好稳固的基础。

    1938年,适逢张德英师傅应邀赴江津、内江、宜宾等地讲学传艺。为了提高友蒸的绘画知识和加强艺术实践,张师傅决定带他同行。这样,在师傅的耳提面命下,友蒸在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难忘的是,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张德英师傅带着他乘坐马车,拜见了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二张既是同乡,又是同行,加之久别重逢,兴致空前。一见面,二人便吟诗作画,相互切磋起来。大千先生那飘洒秀逸的山水和德英师傅那充满生机与灵性的花鸟,使年轻的友蒸大开眼界,敬佩不已。不仅艺术境界得到升华,更领悟到绘画技巧对艺术创作的重要。这次两位前辈的艺术际会和绘画切磋的场面,不仅深深烙印在他的脑际,还对他从事艺术创作信念的建立,以至后来长期扎根长江三峡武陵山区,汲取祖国山河的精华与神韵,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上海、杭州等许多艺术专科艺校随国民政府迁都而内迁到成渝等地,湖北武昌艺专随迁四川江津。大千先生见友蒸年轻好学,鼓励他前去报考,德英师傅更是积极支持。于是友蒸只身前往江津,顺利考取了这所学校。这所学校原由蒋兰圃先生于1920年创办,全名为湖北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6年日寇侵略中国,该校师生义愤填膺,以画笔做武器,画了大批的抗日宣传画,在街头宣传和张贴,成了日本文化特务的眼中钉。1937年,该校校舍遭到日寇飞机的轰炸,不得已,只好将学校内迁四川江津,校址被安置在长江畔,德感坝五十三梯坡旁的李家祠堂内。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习画和写生的好处所,加之蒋校长教导有方,张肇铭等各位艺术教师的悉心讲授和具体辅导,使友蒸的学业大有进步,不仅系统学习了艺术理论,在绘画技巧上也有长足进步。学习期间,该校师生的一批美术作品参加了全国美展(部分优秀作品选送英国伦敦展览),并加入了吴作人与唐一禾、吕斯白、冯法祀等画家在四川成都举办的艺术联展,其作品展后义卖捐献给前方抗日将士。友蒸的国画就是在这次展览中崭露头角的,他的《紫藤》、《葫芦》、《花鸟》、《山水》等国画作品曾在成渝两地举办个人画展。他编著的《山水花鸟画集》和《动物刺绣图案集》出版后,受到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还有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上世纪四十年代,友蒸在三峡写生途中,巧遇仰慕已久的大师齐白石先生,真是惊喜万分。只见白石先生速写不用铅笔起画稿,而是用毛笔直接在宣纸上作画,旁边还有一位文静的女士磨墨,他俩配合得是那么地默契,那么地和蔼可亲,那么的平易近人。友蒸在与他俩的言谈中,得知其女士胡宝珠乃川东丰都人氏,因仰慕白石先生的艺术才华结为伉俪(齐白石之小女儿齐良芷携外孙女儿齐媛媛曾于1986年回故里寻根探亲)。于是乎,友蒸立即打开画夹,把自己的写生稿悉数拿出恭请白石先生指教,好的地方白石先生热情予以肯定,不足的地方,也要说明为什么不足。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使友蒸茅塞顿开,深受启迪。那次的巧遇,虽然时间短暂,但给友蒸留下的印象却十分深刻、难忘。从此以后,不论是在人生旅程,还是在艺术生涯上,只要遇到困难和挫折,他都会很自然地忆起巧遇白石夫妇的情景,全身就会涌起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新中国建立时,正值友蒸先生而立之年,风华正茂、才华横溢,本有应邀去大城市美术院校发展自己艺术事业的大好时机,但因其受恩师张肇铭淡泊名利的传承和对故乡奇山秀水的眷恋,毅然回到长江三峡武陵山区乡村辟野从教习画。正因他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才能甘于寂寞,专心致志地从事绘画研究和倾注全部心血潜写生与创作。也正因他远离市井的嘈杂,少了许多外界干扰,才能更沉心于对巴山蜀水,风土人情做入微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采写了不少的山水、花鸟和人物肖像,积累了丰厚的创作素材。正因于此,经几十年的不懈追求,才在他中期和后期的作品中,凸现出他对生活观察力的深刻,绘画技巧的娴熟。他的山水画,既表现了巴山蜀水惊险雄奇、深沉灵秀的特征,又不失其高峻挺拔、茂盛葱茏的美质。他的花鸟画功底很深透,梅、兰、竹、菊,鹰、鱼、鸡、雀、鹤、鸟,乃至瓜果、蔬菜、荷花、石榴、蟠桃、枇杷、松柏、藤蔓、荔枝、小草……几乎无不可以入画,无不可以选题,而且画起来得心应手,神形兼备。时人画梅,多描绘它的冷、瘦、傲雪、耐寒,友蒸先生却爱画红梅,不仅树身高大枝干繁盛,而且花满枝头,热烈火红,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春的渴望和迎春的喜悦之情。其实,友蒸先生在美术事业上的成功,或者说他在艺术上最富创意性的成功是他创作的麻雀艺术群像。大凡画家都有自己重点(或曰偏爱)的描写对象,如郑板桥的竹兰、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山水、齐白石的虾蟹等,而友蒸先生的重点描绘对象却是那大自然农家茅舍毫不起眼的小鸟——麻雀。麻雀,既没有孔雀绚丽的羽衣,又没有白鹤优雅的舞姿;既没有百灵鸟动听的歌喉,更没有雄鹰那展翅高飞的本领。可是,友蒸先生对它的这一描写对象却十分偏爱,不仅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中描绘它,还以松、竹、梅、荷等这样一些象征崇高气节和操行的植物为背景来衬托……他的写意减笔麻雀画师承恩师张肇铭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那么,友蒸先生为什么要把麻雀作为他的重点描绘对象呢?它的寓意究竟何在呢?对于这个问题,他似乎没有作过说明。因为真正的艺术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内涵是不需要作图解式说明的,主要是让观众(或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研究,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从而使自己受到教育和启迪。那么,友蒸先生的麻雀群像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和教育呢?我认为,他塑造众多的麻雀形象是为了赞美小人物,为小人物张目”——这就是麻雀画的立意。这种立意是作者对生活的新颖独到的发现,是对生活有了深切的体验之后才获得的,它能引起观赏者广泛的联想,从而对某种生活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比如,对麻雀的功过是非的看法问题,过去曾经将它纳为害鸟之列,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除四害运动。一时间,麻雀成了最丑恶最可恨的动物,真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大有不赶尽杀绝不收兵之势。那么,时至今时,我们对那场荒谬的甚至是愚昧可笑的运动持怎样的看法呢?对麻雀的功过是非持怎样的态度呢?为了明是非,正视听,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友蒸先生的麻雀画吧。在他的笔下,这些小生灵是如此的机智勇敢精灵可爱。请看:有麻雀活动的地方,松柏长青《长青》;有麻雀活动的地方,竹影摇翠《竹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水仙浮香《水仙麻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瓜果丰硕《瓜林戏雀》;有麻雀活动的地方,山清水秀《家在画屏中》……用现代眼光来看,这些机灵可爱的麻雀,简直就是人类生态环境的清洁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保护神,它们究竟何罪之有?友蒸先生的麻雀画,可以说是通过绘画艺术,无形中为麻雀平了反,正了名。他一生所创绘的麻雀之多之奇之美,堪称天下之第一人。

巴山蜀水地处内陆,自古以来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甚少。很多有成就的画家却难为世人所知,闭塞埋没了不少人才,黄秋园、陈子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想,一代大师张大千如果当年不走出四川,恐怕也难逃被埋没的命运。友蒸先生的绘画作品给我的振憾冲击很大,友蒸先生就是一个被埋没了的有成就的花鸟山水画家。他生前的许多艺术佳品没有得到人们认知,更没有流入当今的市场(社会),因此隐匿埋没了他的艺术才华。这里,尽管我无需探究或道出个中原由。但我相信:友蒸先生被冷落多年的艺术成就所表现的内秀美,将会在祖国艺术长河的史册里留下重重的一笔。

 

依恋乡间小道  挚爱自然真情

王泽富

(“三峡记者采风团”新闻编辑)

阳春三月,在参加长江三峡考察之际,我专程拜访了写意花鸟山水画家邹友蒸老先生。那是一个茫茫大雾的早晨,我来到重庆市丰都县古镇小巷吊脚楼房深处,轻轻地叩开大门,面前出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他衣着整洁、身材修长、气度轩昂、神态自如,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可爱可亲心地善良的长者。

邹老的画室相当俭朴:一张长条桌,一张木床,一张书橱,橱顶上堆满了画卷和书籍,墙面壁横挂一幅题为《勇往直前》的麻雀群画,茶几上玻璃缸中几尾金鱼,凫凫沉浮,给静静的画室平添了几分雅趣,俯仰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与邹老的闲谈中得知,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幼年时受父辈影响,常把祖藏书画把玩欣赏,心悟手从。少年时,背井离乡,拜师学艺。得艺术真传后,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室儿女跋山涉水,深入长江三峡腹地从教习画。数十年来,数十年来,他被武陵山区乡村的自然风光、农家茅舍、瓜果藤蔓、草虫花鸟、涧壑流泉所吸引。写生和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花鸟和人物风景画,内容之丰富,表现之广泛,笔力之深透,厚厚的几大本册页足以证实,其中有不少反映祖国时代特征的作品。如:土法上马冶炼钢铁创高产卫星上天的场景,人民公社大伙食团的场景,农业学大寨战天斗地的场景,大字报批林批孔的场景……真耐人深思寻味。他的亲身经历,就是他质朴率真、豁达洒脱的个性与淡泊超逸的艺术风骨的真实写照。从他每每谈及乡村那段不寻常日子的神情,无不充满着特殊的情感和深深的眷恋,也正是他这种浓郁的情思才激发了他晚年创作的灵感,使他常常处于一种怀旧的亢奋之中,用单纯传统的笔墨和绚丽斑斓的色彩去表现那些富有活力的画面,在咫尺之间按照自己依恋乡间小道,挚爱自然真情的审美情趣,去提升、去夸张、去幻想、去获取常人所难以理解的快乐,使每一幅国画作品在似与不似间充满着诗一般的魅力。

邹老先生的画,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一是三、四十年代的传统国画;二是五、六十年代的速写炭笔画;三是七十年代的刊头题花宣传画;四是八、九十年代的花鸟山水画;五是上世纪末至今的减笔写意画。邹老这些画作的取得,与他远离是非得失的城镇市井,隐居山林分不开的。他在乡村安静的环境里,保持纯洁的童心。宏观探道,微观探真,与天地山川交流,融汇古今圣贤传统技法,博采众长,师法自然,按自己的感悟,深入生活,持之以恒,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常言道,画如其人。从邹老描绘的幅幅精美的国画作品中,足以反映出他高尚的思想情操。这与在当今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艺术界出现一系列本末倒置,恶意走穴炒作的不良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事实证明:谁能经得住诱惑,以平和严谨之心对待艺术,谁最终将会被历史所承认,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经过七十余载的耄耋老人,无论是在对生活人生的追求方面,还是在尺幅之间的耕耘里,总是沿着自己最初阶段设定的绘画源点登攀。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艺术必将会闪烁出它应有的熠熠光辉。

 

巴山蜀水一麻雀

张学其

(丰都新闻社副主编 主任记者)

暑气逼人的大热天,笔者来到川东平都江边小巷深处一吊脚楼前,敲开了老画家、外号邹麻雀友蒸先生的家门。七十岁的老人,精神矍铄。

笔者告明来意,邹先生谈了他的身世:我出生于重庆忠州的一个农民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喜欢写写画画,青少年时离家,到外地拜师求艺深造,本可应邀留校任教,但我喜爱三峡大自然的峡谷风光,甘愿到丰都最偏远的龙河山区学校任美音教师。从此,我以校为家,以山为景,以笔为歌,写生和创作了大量讴歌党和人民生活的画。文革期间,我为单位、学校、机关、公社、大队、生产队绘制毛主席光辉形象油画,还书写了大量的语录标语和大批判漫画……。说起外号邹麻雀的来历,邹先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是在建国初期,他的国画在巴蜀美术界颇有名望,求画者甚多,自己工作又忙,画一副国画要花很长时间,很难满足求画者的欲望,抹不开情面,邹先生想了个妙法:改画在武昌艺专恩师张肇铭校长所传授的麻雀画。寥寥几笔,几只麻雀就在树间展翅欲飞,事半功倍。尽管邹先生从小在乡村,生活环境里处处接触麻雀,对麻雀的印象是深的,但要画好它,真还不容易。邹先生不论春夏秋冬,坚持常年观察麻雀各个时期的生活习性、羽翼的变化。日积月累,记录麻雀各种姿态的速写本有好几本。1985年春节,他到离学校四十多公里远的茶元深山火烧岩画画,吃住在农家,在盈尺深的雪地里一画就是半个月。虽然手脚冻伤,而一幅题为《归》的麻雀水墨画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幅画被送到省、市展览,获得嘉奖,深得艺术界的好评。

邹先生退休后,被聘为乌江画院高级顾问和鹿鸣书画院名誉院长及学校的美术客座教师,仍坚持教书育人,作画不止。他的学生在重庆、成都、宁夏、山东、北京、日本、美国等地都有,不少人已是院校的教授和社会知名人士,而他却淡泊名利。用邹先生的话来说:我只将画画作为艺术享受,终身追求,而从没想要获利,我还能敝帚自珍

 

讴歌自然生态的国画大师邹友蒸

 王茂久

(剧作家《重庆科技》主编)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往今来诞生的艺术家数不胜数,涉及的题材包罗万象:山川河流,花鸟草虫,应有尽有。然而把麻雀作为主要创作对象的艺术家却极为少见。记得是五年前,挚友秦月由江苏来渝,寒喧之中,他提到在重庆丰都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老画家,年愈八十,平生最爱画麻雀,绰号邹麻雀,堪称世上画麻雀之第一人。初闻此言,并不留意。

转眼过了三年,一次陪友人去丰都观光,与邹老先生的儿子邹平相识,于是提出想观赏邹老先生的作品,邹平先生盛情接待,并将其作品展现。

当一幅幅,一卷卷作品徐徐展开在眼前,我情绪也在不断地高涨,初为之兴奋,继而之吃惊,直至震撼。因为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画家的作品,简直就是一座散发着浓郁乡土风情的艺术长廊。感受到的不是一个普通画家,而是一个艺术巨匠。于是,便有了拜会邹老先生的愿望,可是时年老先生正在病中,住在涪陵一家医院,特别叮嘱拒绝会客。我未能一睹老先生仙颜,只能通过那一幅幅,一卷卷的作品和画稿去感受,去神会。

当我解读邹老先生作品时,也在解读他的人生。邹老先生如此的酷爱麻雀,看来这与他的性格息息有关。他一生谦恭,为人低调,观察细微,勤于创作。他可以在山林之中,树梢之下,整日整夜地观察,捕捉这些最平常最活跃生灵的各种姿态,然后运用他那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记录下来。他画的麻雀,有用笔墨勾勒精雕细琢而成的,也有用写意手法寥寥几笔生动传神的。这些看似平凡却极为可爱的小动物,活跃于山水、树林、花卉之间,给大自然平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

麻雀在我国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几乎成为自然生态平衡的标志。五六十年代,中国人为了生存而斗争,民以食为天,粮食是纲中之纲。麻雀因与人类争食被列为四害之一,于是在中国大陆上掀起了消灭麻雀的运动。而酷爱画麻雀的邹老先生,用今人的话来说就像是麻雀的代言人和形象代表,但在当时麻雀都不能生存的环境中,邹老先生这样谦诚的人又怎能在动荡的社会中活跃。而他笔下花鸟画中的麻雀遭受的命运也就不足为奇了,自然也免不了无端的诬陷。在众多心爱的画稿被焚毁之时,无奈心痛的他,只好保持沉默。就象除四害后的城市乡村,只要有人烟的地方再也听不到麻雀的叽喳声一样,在邹老先生的画稿里,数年也未见到麻雀的踪影了。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大地吹来了改革的春风,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中国人开始觉醒了,终于明白了人与自然应和谐,才能保持生态的平衡,社会的平衡。于是劫后余生的麻雀又回到了人间。邹老先生也从沉默中站了起来,勇敢地拿起画笔。那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麻雀又欢快地回到了画册,活跃在邹老先生那灵动飘逸的画笔下。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商业化浪潮的冲击,没有一个艺术家能够依靠纯艺术而生存。苦心积累创作的艺术作品,需要换取一定的市场价值,否则就会因穷困而失去生存的能力。邹老先生一生清贫,却坚决反对用自己的作品去换取钱财,甚至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拒绝,不求闻达。正是由于他这种疏世独立、卓尔不群的性格,才得以使他那丰富而系统的作品能较完整地保留下来,他艺术生涯七十余年,绘画作品记录了我国半个多世纪的城乡生活变化,幅幅作品都是那么生动,那么淳朴,那么令人回味,令人感叹。

2006年冬天到来的时候,邹老先生离开了人世。也许是季节的原因,也许是这只麻雀去得太安静,我们没有看到那些大自然的生灵来为他送行。但他留下了一座艺术的丰碑,一个艺术的宝库。当有一天这些艺术成果向世人展示的时候,我相信这世界会一片喧腾,因为将有千千万万只麻雀会来为他欢呼,为他歌唱。

 

散论友蒸先生的绘画艺术

电访丰都籍画家

陈国勇 何立平 廖开式 彭一虹 杨建勋 周海华 陈科燕

陈国勇(国画家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友蒸先生幼时勤奋好学,早年力追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后遍学前贤,在摹拟文人画法的同时,又能注重用今人之笔、古人之法描绘大自然风光。他的山水画构图奇特、峻峭、幽深。他的画属于传统正派画法,又与众不同。因受长江三峡大自然山川灵气的熏陶,他的山水画技法与构图,从古人巢臼中脱颖出来。他的山水画陡峭险峻、盘回重复,却挺拔、粗壮、疏散,风格别有韵致。其突出特点是以笔取胜、淡墨烘染、浓墨醒破和色彩见长。画中显现的峰峦叠嶂、沟壑流泉、云烟飘浮、茅舍栅栏,充满了超凡绝尘的仙景气象,耐人寻味无穷。

何立平(雕塑家 重庆四川美术学院教授):友蒸先生继承和发扬了当代文人画的传统,喜将大自然中的松、竹、梅、荷等植物入画,寓意傲立苍穹、刚直不阿、清高超逸、出泥不染的品质。特别是描绘农家茅舍,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瓜果、笋菜、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紫藤、枇杷等四季花卉,显得随手拈来、亲切平易、秀色可餐,极大地表现出画家含蓄、沉稳、敦厚、淳朴的特质。如他画的松,棵棵拔地而矗立,虬须多节、铁杆钢针、高大挺拔、生机蓬勃,用以颂扬浩气长存;他描绘的红梅,在红红的一大片梅花丛中,枝杆采取挖空法(即用刀子将宣纸划破,另用宣纸粘贴,再用墨色渲染),其立体感非常强烈。这种破古人之传统,立自己之个性,既突出了寒梅怒放挺拔的特征,又寓意画家不惧风霜,傲笑江湖的高尚品质。真是挥毫落纸染墨痕,几点梅花最可人;他描绘的竹枝、竹叶、竹丛,远近疏密、简炼潇洒、浓淡相间、墨色苍润,似一股清雅之气扑面而来;他描绘的荷花更是青翠欲滴、笔势洒脱、墨韵纵横,醉心于这种植物出泥不染的自然属性,赋予君子似的人格魅力,使画幅的内涵极为丰富。

孙家群(国画家、涪陵乌江画院院长):友蒸先生擅长画麻雀,作品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他选择这貌不惊人的麻雀,据说与他儿时家乡顽童们在田头地边,院坝墙角,嬉戏麻雀有关。特别是建国初期的除四害运动,麻雀横遭厄运的特殊年代,他竟通过长期对麻雀习性的深入观察,进而应物造型、简笔提炼。寥寥几笔几点,就把一只只一群群机灵的麻雀动态姿式,点缀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溢着热烈喧炽、活泼欢快、雀跃叽喳、遥相呼应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肺腑甜美、流连忘返、美不胜收,感到十分的亲切欣慰,我真为一代环保益鸟登上大雅之堂而拍案叫绝。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葩,成如容易却艰辛。为追求这种高层次的美感与享受,画家数十年来潜心研习,总算没有白费,华夏一绝·邹麻雀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廖开式(中国国画院名誉院长):友蒸先生笔下的花鸟画,不仅花卉(植物)极具写生功力,而且描绘大自然中的飞禽走兽,更是造型生动,翎毛毕现。他画中的鸡、鸭和鸳鸯等,以淡雅凝炼的笔墨,无不意趣清新;他画中的虾、蟹和鱼类,以寥寥几笔概括的线条,无不活跃欢快;他画中的鹰、鹊和八哥等,以古朴苍润的写意点染,无不形神兼备。他善于把高大的松柏枝干从画幅的右上角折绘出,用笔遒劲、姿态婀娜,鸟儿在枝针叶缝中追逐嬉戏,仙鹤在枝干树侧中争鸣,将这种动静相辅的栖息环境,描画得入木三分。为了画好金鱼,画家在案头窗台养了两缸金鱼,长期朝夕静观琢磨,找到了规律,抓住了金鱼头、手、身特征与在水中漫游、觅食、弹跳、嬉戏等神态,兴之所至,便挥毫写生,把一只只金鱼,描绘得活灵活现、唯妙唯俏。

彭一虹(长江美术学院院长):友蒸先生常说:艺术是生活与自然的真实写照,不写真山真水,就不会有好的山水画,不观察身边的花卉飞禽,也不会有好的花鸟画。试看先生的国画,大幅气势盖顶、魅力无穷,小幅楹尺见大、景象万千,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那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影映出他博大的胸怀。那一幅幅精巧的花鸟画,烘托出他高尚的情操。这就是画家所想表现出的整幅画的精神和意境,即精神美、境界美,以达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增强斗志和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

杨建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友蒸先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一生节俭勤奋,从不间断创作,也从不满足既有成就。他评价自己七分靠人,三分在天。意思是说:要画好一幅成功的画,天才只有三分的作用,自己必须要作七分的努力。所以,他笔下的荷,不是娇嫩的荷,雅逸的荷,而是充分展示旺盛生命力的荷,所有荷枝铁铸般坚挺有力。所有荷叶弥漫真气蓬勃生机,连含苞盛开的荷花,也是以果断的线条勾显出无穷的内力。那怕是他笔底的残荷败叶,也从不衰枯腐朽,给人以振奋蓬勃之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廉品格跃然纸幅,娇韵长存。

周海华(旅居美国 华人职业画家)陈科燕(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友蒸先生一生中以人们喜爱的松、梅、竹、菊、兰为题材的传统国画不少,是由于他长期生活在山区乡村,从教习画的学校周围有数以百计的参天松柏古树,校园内有众多的

评论(0) | 阅读(163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2 ()
作品3 ()
热闹喧炽-活泼快乐 ()


我的最新动态

文章
邹友蒸年谱(简编)
隐于深山之中 光照天地之外
我见到的丰子恺先生
相知何必曾相识
记“隐逸”画家邹友蒸的笔墨生涯
魂系丰都 情深谊长
淡然无极 众美从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山水花鸟大家邹友蒸


访客最新留言

王丹
2011-08-03 22:03:54
此幅<红梅八哥图>构图新颕,具有很強的冲击视力和极高艺术收藏价值。八哥形象生动,梅花鲜艳枝干老辣,显示大师风范
向女士
2010-08-09 11:23:31
我这有张邹老师的花鸟画作,97*52cm,有意向者可联系15972190485
王力
2010-07-08 10:56:32
万山红遍国画太好!购多少钱?
万友宣
2008-12-19 11:58:06
我很喜欢邹先生的山水画和麻雀画,不知价位如何?怎么联系。传统功力乃一代大师矣!
北京收藏者
2008-08-04 15:44:18
久闻邹老师的大名,原先我有收藏,不知这两幅原作还有?什么价位?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国画艺术名家邹友蒸、邹平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